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,关键在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。寿县迎河镇党委立足于实际,推行“支部+互助组+贫困户”党建促脱贫新模式,引导督促村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,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。全镇13个农业村同步推进,共组建了152个互助组,实现全镇贫困户全覆盖。
选优互助组。各村党组织按相邻近、易组织的原则,将一个或几个邻近村民组的贫困户划分组建若干个互助组。每个互助组贫困户规模在10-20户之间。组长按照有一定文化程度,政治素质较好,热心公益的条件,优先从老离任村干部、老党员中选配。
选准指导员。每个互助组,由镇党委统一从村干部、医生、教师中指派一名同志作为互助组指导员,主要负责督促互助组工作开展、现场指导,负责产业扶贫、健康脱贫、教育扶贫等扶贫政策的宣传培训,以及其它帮扶措施的落实。
选好活动内容。将互助组内先脱贫户与未脱贫户进行“一对一”或“多对一”结对互助,每月到被结对户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,集中学习和专题培训每月不少于2次;动员组内贫困户以“产业+个人”或“产业+合作”等模式,发展合适的产业项目,实现共同发展、共同获益,促进增收;为组内因特殊原因不能自己办理的事情,可以组织人员为其帮扶代办;组织组内典型脱贫户,以现身说法形式,交流其脱贫致富经历,鼓励其他贫困户自力更生,增强脱贫意愿。
选评活动结果。把互助活动开展情况列为村党组织建设、扶贫工作成效评价内容,对工作不实、推动不力、弄虚作假的,将进行责任追究。镇党委将每年开展一次评先评优表彰活动,由村向镇推荐“十佳优秀互助组”“十佳互助组长”“十佳结对互助人”“十佳脱贫典型户”等。
推行“支部+互助组+贫困户”这一模式,就是通过支部引导、党员带动、互帮互助、兜底保障,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,真正拔掉贫困群众的“穷根”,就是通过党支部引领互助组、互助组带动贫困户,实现脱贫攻坚教育培训经常化、走访互动经常化、互助互帮经常化、服务管理网格化。通过开展一系列“互助、互帮、互学、互促、互比”活动,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,让帮扶措施落到实处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。